
人生缘何少快乐,只因未读苏东坡。
初冬寒风吹透衣衫时,读苏轼的这首《赠刘景文》,总觉得千年前的暖意仍能穿透纸页。
彼时苏轼54岁,虽未到晚年贬谪海南的绝境,却也历经乌台诗案的惊魂、黄州的谪居之苦,而好友刘景文已年近花甲,仕途失意、生活困顿。
就在这样一个草木凋零的时节,苏轼挥笔写下这首28字小诗,没有悲叹,没有怨怼,却用笔墨为友人,也为后世所有身处低谷的人,点亮了一盏暖灯。
图片
《赠刘景文》
苏轼〔宋代〕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
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
这首诗的大意是:
荷花已经凋谢,那擎雨的荷叶也随之枯萎了;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枝干还在傲寒斗霜。
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,那就是橙子金黄、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。
这是一首勉励诗,介绍了初冬时的景色,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,衬托了橙橘的岁寒之心,以“橙黄橘绿”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,显露了勃勃生机,给人以昂扬之感,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。
图片
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初冬萧瑟图。夏日里亭亭玉立的荷花早已枯败,曾经像伞盖一样撑起风雨的荷叶,如今只剩断茎残叶;深秋盛放的菊花也日渐凋零,花瓣萎谢。
在常人眼中,这样的景致难免引人伤感,恰似刘景文坎坷的人生——年华老去,壮志未酬,仿佛所有的光彩都已褪去。
但苏轼的笔锋从不含糊,“菊残犹有傲霜枝”一句陡然转折,让萧瑟中生出风骨。
菊花虽残,枝干却依旧挺拔,傲立在寒霜之中,这“傲霜枝”既是菊的品格,更是苏轼对友人的期许与赞颂。
他见过刘景文的才华与坚守,即便人生遭遇风霜,那份不屈的气节从未消散。
如果说前两句是对当下困境的正视,后两句“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”便是直抵人心的勉励。
苏轼跳出眼前的萧瑟,将目光投向初冬独有的景致——橙子金黄饱满,橘子翠绿鲜亮,在万物凋零的季节里,它们挂在枝头,是沉甸甸的收获,是生机盎然的希望。
这哪里是在说风景,分明是在与友人畅谈人生:年华老去并非终点,历经岁月沉淀的成熟与从容,才是最珍贵的“好景”。
此诗,苏轼将对刘景文高尚品格与坚贞节操的深深敬仰,巧妙地融入了对这初冬景色的细腻描绘之中,无迹可循,却又意味深长。
在苏轼看来,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,莫过于橙黄橘绿的深秋景色。而橘树和松柏一样,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。
这首小诗之所以能安慰世人千年,不仅因为文字优美,更因为它藏着苏轼的人生态度——不困于过往,不忧于当下,始终对生活抱有热爱与期待。
这个初冬,当你感到疲惫时,不妨读读“最是橙黄橘绿时”,相信千年前苏轼种下的温暖,会让你在寒凉中,寻得继续前行的勇气与力量。
【声明】图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旺润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