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个国家军队面对紧急情况,竟然以“还没上班”为由推脱?作为永久中立国,瑞士的国防体系本该是稳固的盾牌,可那次劫机事件却戳破了神话,让人看到中立背后的松散。
永久中立国国防懒散根源
永久中立国这个概念,就是一些国家根据国际条约或公认原则,承诺不管平时还是战时,都不站队、不参战。瑞士是其中典型,从1815年维也纳会议起,就被确认为永久中立国,比联合国成立早了上百年。其他像奥地利、爱尔兰、土库曼斯坦、哥斯达黎加,也在名单上。芬兰和瑞典原本也算,但2022年加入北约后,就不算了。哥斯达黎加更极端,1949年起干脆废除军队,转而靠外部力量维护安全。
这些国家选择中立,多半因为地缘位置尴尬,夹在大国之间,不想卷入纷争。比如瑞士,四周是德国、法国、意大利,历史上多次被大国博弈影响,选择中立是为了自保。爱尔兰是为了摆脱英国影子,土库曼斯坦在中亚内陆,邻近伊朗和阿富汗,政治环境复杂,中立能换来相对稳定。永久中立国国防体系,通常以防御为主,不搞进攻性武器,不加入军事联盟。
瑞士有军队,实行全民皆兵,公民定期训练,武器甚至放在家里。但空军部分特别松散,飞行员工作时间固定,像上班族一样,早八晚五,周末缩短。这源于瑞士重视个人自由和劳动权益,军方不能强迫非勤務期行动。预算也有限,优先投到民生上,导致空军应急能力弱。相比之下,奥地利有军队,但规模小,重点维和。
土库曼斯坦有国防部队,维护边境稳定。哥斯达黎加无军,靠雇佣外部力量,多是美国军人帮忙。这些体系表面看省事,但实际隐患大。中立意味着不参与战争结算机制,不会得赔款,也不能轻易保护本国公民在外权益。如果邻国求助,本国利益受损,也得忍着不动手。能力小,责任就小,这话在永久中立国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瑞士空军装备F/A-18大黄蜂战机,本该先进,但因为预算和法规,成了象征性存在。
历史上,瑞士人能征善战,中世纪多次击退入侵者,像波西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都栽过跟头。可现代中立政策,让国防转向低强度,军队像职业单位,不像随时动员力量。
二战时,瑞士避开冲突,不是靠条约,而是金融中心地位,存放全球财富,包括德国人的钱,才让希特勒收手。可见,中立是手段,实力是根本。
劫机事件瑞士空军未行动
2014年2月17日,埃塞俄比亚航空ET702航班从亚的斯亚贝巴飞往罗马途中,被副驾驶劫持。劫机者叫Hailemedhin Abera Tegegn,他声称在埃塞俄比亚安全受威胁,想去瑞士寻求庇护。飞机偏离航线,穿越苏丹领空、地中海,进入瑞士空域,目的地日内瓦。事发当地时间清晨6点左右,瑞士空军接到警报,本该出动拦截。可空军基地没反应,发言人直说,事发非工作时间,空军不下班不开门。瑞士空军工作制是工作日8点到17点,周末更短。飞行员在家休息,没人响应召集。军方解释,法律禁止违反劳动规范,预算不足支持全天候值班。
瑞士当局没法,只能求助邻国法国和意大利。法国出动幻影战机,意大利派台风战机,伴飞护送飞机安全降落日内瓦机场。劫机者被捕,法庭判他监禁,整个过程无人伤亡,飞机完好。这事闹大,瑞士空军脸丢尽。法国和意大利空军高效介入,衬托出瑞士的无能。劫机者本想靠瑞士中立庇护,结果发现对方连基本响应都做不到。瑞士媒体报道铺天盖地,民众质疑空军可靠性。国际上嘲讽声起,有人说入侵瑞士避开上班时间就行。空军负责人回应预算和法规问题,却被批得体无完肤,差点辞职。
全民皆兵制度本该强悍,但空军部分成短板。事件中,瑞士政府协调权有限,只能被动求援。邻国帮忙,不是义务,是人道考虑。劫机者行为违法,不值得同情,他利用职务劫机,危害乘客安全。
而劫机事件后,瑞士空军痛定思痛,从2015年起推PA24计划,逐步延长值班。起初工作日全天候,两架F/A-18待命。2017年扩周末,2019年修法延长勤務。2020年12月31日起,实现24/7巡逻,受疫情影响,国际局势动荡,这步更紧迫。政府每年多投3000万瑞士法郎,增岗位上百,盖后勤保障。改革后,空军战术素养提升,能应对突发。事件影响大,瑞士国家形象受损,民众信心动摇。国防部审查,议会辩论资金。国际舆论压力,让瑞士反思中立与国防平衡。永久中立国需实力撑腰,否则条约成废纸。
事件证明,国防是基础,非中立国数量多,也印证中立非潮流。事件后,瑞士空军更可靠,证明变革必要。
旺润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